从2023年开始,国内汽车市场就开启了几乎无休止的★★“价格战”★,不少车企深受其害却又不得不跟进★★。2024年7月中旬,宝马中国宣布将在下半年更关注业务质量,并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地推进市场布局★。这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宝马有意退出★“价格战”的信号。此前早些时候,奔驰CEO康林松曾表示不会加入“价格战★”★★,上汽奥迪营销事业总经理高德乐同样曾表态“尽可能不参与★★‘价格战’”★。下半年刚开始,BBA三家豪华品牌就都转而采取了★★★“降量保价★★”的新策略★,纷纷上调车型售价。与此同时★★★,蔚来部分车型的优惠政策也进行了调整★★★,蔚来ET5、ET5T、ES6和EC6四款在售车型的现车优惠将减少3000至5000元不等;沃尔沃虽然在终端仍有不小的优惠力度,但对分期政策进行了调整★,分期将从五年贷款提前一年还款,变成五年贷款两年提前还款。
中国汽车市场还需要新的品牌吗?小米汽车给出了答案。为何小米汽车能在今天竞争如此激烈的中国市场中脱颖而出呢?原因有很多,例如小米创始人雷军就是一个独特的存在,给小米带来了许多流量★★,但归根结底恐怕只有四个字——“尊重”★★★、“认真”,即尊重造车规律,认真为用户造车。相信这已经能给不少还在跃跃欲试想进场造车的“后来者”不少启发。
与早些年相比★★,近年来中国车企在品牌的战略谋划上已经变得更加务实与理性,根据市场规律及时主动调整品牌规划和策略。针对一些市场竞争力不足或与其他子品牌交叉重合较多的品牌★★,会及时选择重组整合,避免更多的资源浪费★;而在想要进入一些新的细分市场,又不想影响母品牌的调性时,也会积极推出新的品牌,用以区隔。
正如周鸿祎所说,汽车营销方法需要适应网红时代的流量经济。但打造高管个人“IP”能否达成预期效果★,与其自身性格★★★、过往经历以及品牌调性等多方面因素都有直接关系。因此★,并非每家汽车企业的老板和高管都适合“直播带货★”,以个人魅力为产品“打call”。
在中国汽车市场风云变幻的2024年★★,一些合资车企也悄然发生了变化。3月,广汽集团内部出现资产重组,集团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将旗下的湖南智享汽车管理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控股子公司广汽埃安。广汽埃安斥资超20亿元接下了广汽三菱的剩余资产。此外,广汽集团还在9月完成了对广汽日野的增资扩股★★★,变更完成后,广汽集团持股比例上升至89.72%,成为最大股东★★,日野汽车持股则从50%下降至4.83%;9月,腾势发生股权与工商变更,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上升至100%,原本持股10%的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退出。腾势汽车董事会席位方面,原董事、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高级执行副总裁Hans Georg Engel退出★★★。
小米汽车从上市起,就开始了“开挂”的一年★★★。2024年3月28日,小米汽车首款车型SU7正式上市,售价21.59万元起。随后,小米SU7的交付量一路上涨,到11月18日突破10万辆★,到12月1日更是连续两个月交付量突破2万辆,小米汽车当年全年交付量目标已提高到13万辆★。12月10日,小米汽车旗下第二款车型——小米YU7出现在最新一批工信部新车申报目录中★。此外★★★,根据7月12日工信部发布的新产品公示内容,小米汽车的企业名称改为“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产品尾标也从“北京小米”变为“小米”★★,这意味着小米汽车已获得独立造车资质。
2024年11月,比亚迪又创纪录★,单月销量突破506804辆,连续两个月突破50万辆大关★★。1~11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已达374万辆★,而往年的国内车企销冠——上汽在前11个月的累计销量为353万辆★。比亚迪首席科学家★★★、汽车总工程师、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发表演讲时透露,比亚迪2024年累计销量有望达到425万辆★。按照现有的发展势头可以预测,比亚迪应能和上年一样★★,继续稳坐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的宝座★,同时也将第一次坐上国内汽车厂商销冠的位置★★。11月18日,比亚迪成立30周年暨第1000万辆新能源汽车下线发布会在深圳举办★,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表示:敢想敢干敢坚持,才让比亚迪走到了今天。
乘着电动化★★★、智能化和网联化的东风,中国汽车品牌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市场销量实现了大幅度增长★★,而且其品牌价值和海外影响力也日益提高。特别是在两大“500强”的榜单中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相关的企业均取得了不错的排名成绩,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我国应当继续坚定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不动摇。
近些年,不少合资品牌都无奈选择退出中国市场,属于合资车的辉煌时代已经过去,自主品牌开始登上舞台中央,唱起了“主角★★★”。这是属于中国汽车品牌的新时代,中国车企也应当牢牢抓住这一机遇,稳固并不断扩大现有优势,以实现更长远的稳健发展。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造车新势力的生存环境会越来越艰难。尤其对于一些到现在还未能抓准市场★“命脉”,其战略和产品都不符合潮流趋势和需求的造车新势力而言★★★,更应注重降本增效★★,以求度过寒冬,否则就很容易出现资金断裂与经营困难★。
2024年的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依旧激烈,自主品牌乘风向前★,有的在“厮杀★”中一路高歌,不断取得更好的成绩★;有的却败下阵来,面临生存危机。为更好地应对新形势和新挑战,车企这一年不得不积极研究品牌营销的新打法,有的还开始梳理品牌战略,或整合、或出新★。然而,在诸多努力下★,中国汽车市场格局依然发生了不少变化,不仅国内年度销量排行榜冠军易主几成定局,而且世界500强的榜单也被改写。
2024年多家汽车企业在品牌战略方面做出了调整★★。有些企业选择了品牌整合与收缩★★,10月28日,上汽乘用车正式宣布★★★,出走三年的飞凡汽车重新回归上汽乘用车阵营★★★;吉利于10月9日宣布几何品牌正式并入银河品牌,吉利新能源将聚焦打造银河品牌,几何品牌(GEOME)从此将成为银河的智能精品小车系列★★,并在11月14日发布公告★★,称对领克进行了股权结构优化★,极氪将持有领克51%股份,以推动极氪和领克进行全面战略协同。与此同时,有些企业推出了新的子品牌,小鹏汽车在2024北京车展上正式公布了全新品牌MONA,蔚来则在一年内连推两个新的子品牌★,其中,乐道于5月15日正式发布,萤火虫在12月21日发布★。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10月,中国品牌乘用车销量达到了193.1万辆,市场占有率达到了70.1%,为近年来最高水平;1~11月,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为65.1%。继2023年超过50%以后,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仍保持着增长的态势★,虽然2024年全年中国品牌乘用车的市场份额恐难以突破70%★,但超过六成已成定局。在过去四年,中国品牌的乘用车市场份额从2020年的38.4%,增长到2021年的44★★★.4%★★★,再到2023年突破50%,整体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回望2024年★★,《汽车纵横》重磅推出“封面故事★★★”《破浪2024——汽车行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大型专题报道。这是《汽车纵横》连续第5年重磅推出汽车行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
过去一年,以电动化、智能化为牵引★★,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一揽子增量政策,有效提振了消费市场和培育了潜在增长点★。汽车行业蓬勃发展,业务面全面推进★。但内卷式竞争也不断泛化和极限化★,引发全产业链连锁反应★,可能影响行业可持续发展★。守正创新★,培育新动能★★,方能行稳致远,乘风破浪★★★。
2024年8月5日,财富中文网发布了最新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我国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其中汽车领域10家企业上榜★,排位同比多数都有上升★★★。其中★★,奇瑞第一次上榜★★★,以391亿美元营收位列385位;上汽依然在入榜的中国十家汽车类企业中位列第一,在总榜中排名93位★;比亚迪连续3年入榜★★,2024年排名第143位,比上一年提升69位★,在整个榜单中是年度排名升幅最大的车企。9月11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了“2024中国企业500强”,共有24家汽车产业相关企业上榜,其中上汽★、华为、一汽★★、比亚迪和山东魏桥入围50强,有18家相比去年排名上升。
本专题报道共10篇★★,分别为★★“十大年度热点★★★”、★★“十大年度新政★★★”、“十大年度人事变动★★”★★★、“十大年度金句”AG旗舰厅app下载、“十大年度品牌热点★★★”、“十大年度创新技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十大年度事件”★、“商用车行业十大年度事件”、“中国车企全球化十大年度事件★★”、“全球汽车行业十大年度事件”。
近年来,我国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的★“含金量★”持续增加,继“打败”韩系品牌之后,又成功★“夺下”一部分原本属于公认竞争力较强的日系和德系品牌市场。这固然得益于政策的扶持★★★,推动国内消费市场回暖复苏,但更多是因为自主品牌及时抓住了新四化的技术浪潮★,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竞争力日益提升,从而获得了市场的认可★★★。
2024年★★,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多家造车新势力开始走向市场的边缘,面临或被淘汰的命运★。8月8日,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作出决定书,决定受理高合汽车母公司华人运通(江苏)技术有限公司预重整申请;9月,合创汽车上海分公司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11月19日★,大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新增一则破产案件。大运集团回应称没有破产,但正在重整新能源汽车板块业务;12月11日,极越汽车CEO夏一平在全员会议上承认面临资金问题★★,随后极越陷入停摆并引发了一系列风波;12月18日,哪吒汽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方运舟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此前宣布张勇不再担任CEO一职时,方运舟发全员信坦诚困难★,表示将实施改革。
2024年3月,随着小米汽车首款产品落地,小米汽车董事长雷军突然“走红”★,这让不少车企高管纷纷看上了打造“个人IP★★”的甜头★★。在随后举行的北京车展上,除了车展首日两位“顶流★★”——雷军和360公司创始人周鸿祎以外,“蔚小理”创始人竞相串场合影,奇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尹同跃和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也迎来了★★★“高光时刻★★”。此后★,传统阵营“四老汉★★”尹同跃、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魏建军和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亲自下场直播,到哪吒前CEO张勇进厂拧螺丝,再到阿维塔★★、极氪等品牌旗下高管入驻微博,汽车圈的流量争夺战进入了白热化。但到了下半年,车企慢慢开始对★“流量”祛魅,打造高管个人★“IP★★”的必要性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与讨论。
与其说★★★,豪华品牌重新审视“价格战”是因为对品牌影响力与产品实力拥有更强的自信,不如说,这更像是因为参与“价格战★★★”导致利润受损而不得不退出的无奈之举★★。事实上,即便不是豪华品牌,其他车企也开始采用不同举措来避免加入恶性竞争,选择“卷价值”★★、“卷服务”等,追求更加可持续的健康竞争之道。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特别推出了“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之特别策划——“国车致敬国门★★★”打卡活动。5月10日,在第8个中国品牌日到来之日★★,“国车致敬国门”打卡活动启动仪式在北京汽车博物馆举行,10家中国主流汽车企业及其代表性车型汇聚北京,在举行了启动仪式后★,进行了车队巡游★★,途经、鸟巢、CBD等标志性建筑地,开启十大国门打卡之旅,携手展现中国汽车品牌的魅力和实力,以及中国主流车企的使命与担当。
品牌向上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品牌建设是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参加活动的10家中国主流汽车企业及其代表性车型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汽车产业的崛起之姿和蓬勃伟力★,感受到中国汽车品牌整体向上、接力奋斗和不断超越的精神★★★,中国汽车品牌向上的脚步不可阻挡★★★,汽车强国的梦想终将实现。
★★“没有哪一朵花,一开始就是花。★★★”从2022年开始,比亚迪汽车的市场表现力可谓一骑绝尘,这主要是因为比亚迪自身的努力与坚持。首先★★,比亚迪重视技术创新,截至目前投入的研发费用已超1600亿元★★,技术研发人员近11万人;其次,比亚迪的产品和技术布局多元且全面,能充分覆盖不同细分人群;再次★,坚持国内和海外市场同步推进,取得了更高的销售成绩。
装饰材料:400-887-8773 健康家居:400-826-2831
市场监管部:0572-8406855
监事会:0572-8406378
COPYRIGHT© 2020 德华利来老牌国际官网app,利来老牌国际最老牌的网站,利来老牌手机国际装饰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浙公网安备 33052102000172号 浙ICP备10021016号-1 全案策划:LEBANG